top of page
近未來小學堂2.0-設計自動好工作坊
Research & Workshop
Overview
面對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全人教育精神及更有彈性、自由度的課程規劃,相應的教學模式正在改變,本專案邀請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一同討論自動好在K12教育現場的問題與挑戰,進一步透過設計方法洞察與系統性彙整,梳理教育的重要議題。
My Role
User researcher / Workshop planner & facilitator / Qualitative analyst / Project writer

Project Partner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規劃設計學院、設計鬆學派 教師社群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第十學院、感性體驗創新實驗室
\
工作坊授課教師:
馬敏元,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教授
楊佳翰,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副教授
簡聖芬,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副教授
陳璽任,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黃仲菁,國立成功大學第十學院 助理教授
張婉鈴,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Project Goal
-
捕捉108課綱相關的關鍵議題,並梳理脈絡
-
瞭解第一線教師面對108課綱三大議題的問題與挑戰
Research Background
工作坊的規劃主要針對現今實行的108課綱為主軸,由助教們與教育第一線的國中小老師在小組中進行問題分享以及小組訪談(Focus Group)的方式,瞭解第一線教師面對108課綱三大議題的問題與挑戰,並將捕捉到的問題分進108課綱的三項類別裡。
再來藉由KJ法尋找出議題的脈絡,由KJ法歸納之結果尋找目標族群的痛點,並透過HMW(我們如何可以......)作為後續設計的切入點。利用光譜化十字軸容易度與急迫性分析定義出的問題,最後挑選欲解決問題進行快速發展可能之解法。
Research Participants
活動透過成功大學規劃設計學院網頁、Facebook粉專等方式進行線上招募報名,另透過成功大學發文至南台灣先行108課綱之小學、實驗小學與自學團體徵求工作坊參與者。
本次研究型工作坊共招募23位第一線的K12教師一同參與。其中,18人為國小教師,而5位則是由國中教師及未來會從事中學教育的師培學生組成。
Issue &
Research Method
#Workshop Phase One
捕捉教育現場的問題與挑戰
透過學員以分組形式,在小組中進行問題分享,瞭解第一線教師面對108課綱三大議題的問題與挑戰,並將捕捉到的問題分進108課綱的類別裡。
釐清議題脈絡
本階段利用KJ法將訪談資料彙整,以便利貼整理收斂成目標族群的行為規則、故事,與適合設計發展的抽象概念。



#Workshop Phase Two
問題定義與分析
由KJ歸納之結果,尋找目標族群之痛點(pain point)/洞察(Insights),並訂定快速設計的HMW,作為後續的設計切入點。並將這些切入點放入十字軸光譜中,以容易度與急迫性進行分析。
共創面對未來的第一步
從十字軸容易且急迫、困難且急迫兩象限挑選欲解決之問題,以快速迭代的方式發展可能之解答。


